佛山市实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 17-05-26 作者:佛山市实验中学网站管理员 来源:佛山市实验中学

为了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落实《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提出的任务,推进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学科教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联系社会实际,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用探究的眼光和方法进行学习,以改变学生单纯接受老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积累和丰富他们的直接经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积极个性品质的形成及良好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体验;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培养学生分享、尊重与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部分,三部分有着共同的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但又各有不同的侧重和要求。

研究性学习重点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方法、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道德;使学生养成乐于与他人分享研究的信心和善于与他人交往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的形成。

社会实践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关心和了解社会,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能力,养成综合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沟通、乐于合作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学生劳动观念的形成,掌握一般劳动技能。

社区服务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服务社会的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促进学生关心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形成关心他人、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促进学生高尚情操的形成;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主要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大类。课题研究是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有调查、实验和文献研究等方式;项目设计是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科技项目设计等。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